为什么要学习猴子而不学习秦少游?(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

“朝三暮四”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比喻一个人经常变卦,反复无常。其实,这个成语最早是关于喂猴子的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文是这样记载的: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狚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把这个故事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宋国有个喜欢养猴子的人,每天给猴子8颗栗子吃,但由于猴子越来越多家里越来越穷,于是要改成每天给7颗。他先是说早上给3颗晚上给4颗,猴子很不高兴;就又说早上给4颗晚上给3颗,于是猴子都高兴地“皆伏而喜”了。

表面上看,好像猴子们都傻得很,反正是总共得到了7颗栗子,不管是早3颗晚4颗还是早4颗晚3颗,又有什么区别呢?其实从决策论的角度看,猴子精明得很啊,因为我们要考虑到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个世界瞬息万变,谁知道从早上到晚上会发生什么事儿呢?说不定这个宋人中午的时候碰巧破产了,栗子都让债主拿走抵债了,那猴子晚上岂不没得吃了。如果早3颗晚4颗,这一天岂不只有3颗吃的了?还不如早上先把4颗吃了再说,万一晚上没有了,也比只吃3颗强。这个决策过程就是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因为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其信息不明朗、不确定。

其实我们每天、甚至从小就在练习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比如你在北京每天从东城赶往西城上班,提前多少时间出发呢?如果不堵车,这段路要花45分钟;如果轻微堵车,就要1小时;如果严重堵车,就要1小时15分钟。那么,你是应该提前1个小时出发呢,还是提前1小时15分钟出发?还有一个非常流行的游戏,我想读者小时候肯定都玩过,就是“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这个游戏其实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流行,在北京叫做“猜丁壳”,东北称“定钢锤”,西北叫“猜起猜”,美国叫“RockPaperScissors”,但万变不离其宗。

当我第一次在美国看到美国孩子也玩这个游戏,特别是连叫法都基本相同的时候,我是相当吃惊和诧异。在地球的另一头,那里的孩子们竟然和我们小时候玩一样的游戏?是谁传给了谁?经过一番考证,根据明代谢肇浙的《五杂俎》一书记载,“剪刀石头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的手势令,经过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今天的“剪刀石头布”。后传入韩国和日本,最后风靡全世界,文化的传承,可谓跨越国境,不远万里。更有甚者,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还有“剪刀石头布”协会,每年都要举办一系列国际比赛,真是别出心裁。

“剪刀石头布”的玩法其实很简单:剪刀赢布,布赢石头,石头赢剪刀。这个游戏的关键就是两个人一定要同时出,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人出的手势都不是建立在已经知道对方手势的基础上。这样,对于其中任何一个玩家,他的决策就是在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

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是指决策人无法确定未来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的决策,是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只要可供选择的方案不止一个,决策结果就存在不确定性。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通常都很困难,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只要知道一些进一步的信息,最主要的有三方面的信息:我(决策者)有多少选择,对方(或自然状态)有多少结果,决策者在某种选择下和某种自然状态下的损益。这里的决策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知道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另一种是不知道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如果不知道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有各种决策模型可以遵循,比如等可能性法、保守法、冒险法、乐观系数法和最小最大后悔值法等。

最常用的决策情况其实是知道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即便不是百分之百确定,也能猜出个大概。比如,还是“剪刀石头布”这个游戏,我们已经玩了几百回,根据这几百回的统计数字,我们就应该知道对方出各种手势的概率,例如20%出剪刀,40%出石头,40%出布。再加上一些条件,我们就可以做一个很科学的决策了:如果我们输了,损失1元钱;如果我们赢了,赢1元钱。

明白不确定性决策的人的爱情观也会和不明白的人有所不同。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秦少游就属于不懂不确定性决策的人,他的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谓传世之作,为多少后人弹唱,并奉为爱情观。爱情真的能永存吗?明白不确定性决策的人肯定不敢苟同,明天的爱情不等于今天的爱情,因为从今天到明天充满了不确定性。两情若是久长时,就得朝朝暮暮。

未来总有不确定性,所谓落袋为安。要做一个有理性思维的猴子,不要做一个只知道浪漫的秦少游。

【温馨提示】如果资料内容有帮助到您,别忘动动小手指分享给好友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