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是如何参与公司治理的?
债权契约是解决代理人问题的一个重要机制。债权虽然只是资本流动的一个特殊形式,但它实际上是一种控制能力。债权契约的基本特征是:如果债务人违反契约或不能支付,企业资产的部分控制权将由债务人转向债权人。债权人的权利相对股权来说更加清晰,对债权的违反在法庭上也容易证实。与股权不同,债权即使不被集中也比较刚性化。而股权分散时,个体分散股东不能得到任何偿还股本的承诺。如果被大债权持有,并且债务人拖欠债务,与这些债权人重新谈判极其困难,那么企业可能被迫破产。因此,债权人治理是一种刚性治理机制。债权人治理的主要机构是银行。主银行能够对企业的银行账户采取实质性控制,来保证债权的实现。银行在其债务偿还之前拥有巨大的控制权。在不同国家,银行基于债权、股权等权利关系和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具有不同的治理功能和参与方式。就债权控制而言,银行对企业的控制主要有两种:距离型控制与相机性控制。距离型控制主要是英、美银行采取的控制机制,而相机性控制则是日、德银行采取的控制机制。
20世纪60年代以前是传统公司治理理念的主导时期,即认为股东是公司的唯一所有者和成员,是公司最重要或唯一的利益主体,公司存在的目的和经营目标就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公司经营管理者只须考虑股东利益并只向股东负责,因此,股东成为公司治理的唯一主体,股东以外的其他公司利益相关者,如以银行为主的债权人、职工等无权参与公司治理,即所谓的“股东单边治理模式”。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公司社会责任、经济民主、利益相关者等治理理念的冲击,单边治理的狭隘视角和内在缺陷逐渐受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批判,“共同治理”这种新型公司治理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认为,股东、债权人、职工等公司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是平等的、独立的公司利益主体,公司存在的目的和经营目标是公司全体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公司经营管理者必须考虑全体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对他们负责,股东不是公司治理的唯一主体,还应包括以银行为主的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那么,银行作为公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应如何参与公司治理,已成为当前“共同治理”理念的一个重要问题。
公司治理的外延应是委托人和代理人、所有者与经营者、债权人与债务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互动与博弈,其运行不仅要通过内部权力机关(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之间的制衡与监控,而且还需要诸如资本市场、产品市场、经理人市场等发挥作用。公司治理的主体不应仅局限于股东层面,还有包括银行在内的债权人、政府、职工、供应商、社区等相关利益集团。在对公司治理外延的认识与反思和对国外公司治理实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中国证监会在2002年年初出台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就提出了以银行为主要债权人的利益相关者治理问题。《准则》规定利益相关者包括:“银行等主要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和社区等,所赋予的权力包括:求偿权、债权人和职工的知情权以及适当的参与权。”《准则》对银行等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作用和权力等问题作了框架性的规定,从制度层面为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奠定了基础。
【温馨提示】如果资料内容有帮助到您,别忘动动小手指分享给好友哦!
相关文章
-
银行是如何参与公司治理的?
银行对企业的控制主要有两种:距离型控制与相机性控制。距离型控制主要是英、美银行采取的控制机制,而相机性控制则是日、德银行采取的控制机制。
管理之王 2022-02-09 阅读 2191
-
社会伦理道德对于公司治理的影响?
社会伦理道德的外部约束是指一个国家或者社会主流的价值准则、伦理观念等对公司利益相关者态度、行为等的影响及约束,它不是通过相关的法律制度体现出来,而是通过根植于一个社会文化之中的、具有广泛社会认同和潜在约束力的道德准则体现出来。
管理之王 2022-02-19 阅读 1548
-
公司治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公司是什么?英文的“Corporate”被翻译为“公司”,而不是“私司”。公司的“公”代表产权多元化,出资人多元化,企业不再是自己的。由于公司使用了其他出资人的资金,因此公司就有这些投资人的一份,上市的公司都是公众公司。
管理之王 2021-11-06 阅读 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