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考应该出分前报志愿?(筛选博弈)

《韩非子》中记载了一个“滥竽充数”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舞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伍中。从那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其他人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合奏竽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闵王继承了王位。齐闵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他认为300多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闵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多个乐师好好练习,做好准备,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就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这个故事实际上说出了一个经济管理学理论的重要应用,即筛选博弈。筛选博弈其实是逆向选择的一种,主要用在有两方进行博弈的情形,一方是主方,就是先采取行动的一方,而另一方是从方,就是根据主方行动再行动的一方。这里的关键点还是信息不对称性,从方有关于自己的私人信息,主方特想知道,但是不知道。在这个故事中,齐宣王和齐闵王便是主方,而乐师们则是从方,齐宣王和齐闵王出钱请乐师表演,乐师表演就可以挣钱养家糊口。在这里,乐师的私人信息就是其吹竽水平如何,这种信息主方齐宣王和齐闵王是不知道的。当然,他们可以直接询问乐师这些信息,真正的好乐师一定会如实回答,而那些吹得不好的乐师呢?从故事中我们也看到了南郭先生是如何回答的,他们不会如实回答,而是会把自己吹嘘成一个好乐师。这样一来,主方还是没有办法辨别到底谁是好乐师谁是差乐师。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像齐闵王那样,让每一个乐师都来一段独奏。这个“独奏”就是一个筛选过程,不管你如何吹嘘,是骡子是马拉出来一遛就知道了。

当然,独奏是比较简单的一个过程,因为齐闵王的权力太大,说做就能做到。而在现实生活的管理中,不是那么容易能把每一个从方都拉出来遛遛,成本会很高,而且主方也不一定有齐闵王那么大的威严,能保证拉出来遛遛从方就说实话。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一个合理的筛选过程,既不那么费钱,又能让从方心甘情愿地说实话,这就是筛选博弈的精妙所在。

保险公司是一个把筛选博弈运用得很好的例子。比如汽车保险,保险额是如何确定的呢?保险公司都有一个模型,根据很多因素,比如驾驶人的驾驶习惯、驾驶条件、驾驶历史、车的情况、车的历史等来决定人和车的保险额。在这里,保险公司是主方,而驾驶人是从方。从方的驾驶习惯、是不是爱开快车、是不是开车很小心等信息就是从方的私人信息,而这些信息恰恰是主方想知道的,以便放到模型里计算保险额。没有这些信息怎么办?如果像齐闵王那样直接问,那么就会出现如下情形:“请问你开车爱超速吗?你开车小心吗?”读者自己想一想,投保的驾驶人面对这两个问题会如何回答?只要不是傻子都会知道,如果说自己爱开快车、开车粗心大意,那么保险额肯定会高。所以,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从来不超速!开车小心极了!”然后心里想:“反正你也无从知道我到底开得快不快、小心不小心。”

所以,保险公司想靠直接问这种方式去获取这些信息是不可行的。怎么办呢?保险公司于是想出了一个筛选机制,这个筛选机制就是免赔额大小的决定。免赔额是指保险人根据保险的条件作出赔付之前,被保险人先要自己承担的损失额度。在机动车辆商业保险中,免赔额通常以绝对免赔额形式予以体现,应用于每次损失中。例如,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在机动车辆商业保险合同中约定每次事故的绝对免赔额为200元,当发生事故时,若损失在200元以下的,保险公司不予以赔付;若损失超过200元,保险公司对超过每次事故绝对免赔额200元的部分给予赔偿。

免赔额就是一个筛选机制,保险公司根据不同的情况设置若干档次的免赔额,如设立200元、300元、500元等金额不等的免赔额供投保人选择,不同的免赔额对应不同的保险额度,免赔额越低保险额越高。投保人这时候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想想了,我去年老开快车,也不小心,发生了不少擦碰事故,那我今年就要选免赔额低的,这样我就可以让保险公司多负担点儿,不过保险额要稍高一些。如果我一贯开车小心,不开快车,我就选免赔额高的,这样我的保险额就低,反正我也不常出事故,不常用保险。同样,新司机因驾驶技术不熟练,在驾驶过程中发生小擦碰事故的机会多,故可以选择低档次绝对免赔额,相应的则要多交一些保费;而有多年驾龄的老司机驾驶技术娴熟,在驾驶过程中发生小擦碰事故的机会相对较少,就可以交纳相对便宜的保费,选择较高档次的绝对免赔额。这样一来,通过对免赔额的选择,投保人自愿地把自己分到了不同的组里,也就相当于自愿告诉了保险公司自己那些关于驾驶习惯和经验的私人信息。

筛选博弈还经常被用在人才的选拔上。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多年。新中国建立后,选拔人才主要是通过高考。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主方是朝廷或者高校,而从方是每一位应考人。应考人的聪明程度、努力程度等都是私人信息,朝廷或者高校是不知道的。同样,朝廷或者高校不能直接问,如果直接问,所有的人都会说:“我很聪明!也很用功!”那么,只有通过一系列的考试,如乡试、殿试或者高考来筛选。高考报志愿就是应考人把自己自愿地归入不同层次团体的过程,如果是一个聪明用功的学生,他就会报好大学,否则就会报差一点儿的大学。在一定程度上,高考分数出来前报志愿比高考成绩出来后报志愿更合理。如果成绩出来后报,不确定性就很低了,只要按成绩报志愿就可以了,但是这样会奖励那些平时用功一般但考试发挥超常的学生,而会惩罚那些平时很用功但考试发挥失常的学生。如果成绩出来前报志愿,由于成绩的不确定性,学生报志愿就会根据自己平时的用功程度和考试的发挥综合来报,让多年来的好学生尽管发挥略有失常也不会被严重惩罚,仍旧能上一所还满意的学校,相对合理和公平。

【温馨提示】如果资料内容有帮助到您,别忘动动小手指分享给好友哦!

相关文章

  • 为什么高考应该出分前报志愿?(筛选博弈)

    如果成绩出来前报志愿,由于成绩的不确定性,学生报志愿就会根据自己平时的用功程度和考试的发挥综合来报,让多年来的好学生尽管发挥略有失常也不会被严重惩罚,仍旧能上一所还满意的学校,相对合理和公平。

    不做打工人 2021-12-11 阅读 263

  • 为什么西瓜小贩要包熟包甜?(信号博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因为“大声吆喝”这个策略几乎没有成本,张大爷和王婆都承担得起,都可以做。有没有一个办法,张大爷能做但是王婆做不到,而且顾客一看就知道这传递的是好瓜的信息呢?有,这就是“包熟包甜”。也就是说,如果瓜不熟,或者不甜,顾客可以拿回来退掉。当然,张大爷也不能保证自己的瓜百分之百都熟,百分之百都甜,但是熟瓜、甜瓜的比例肯定比王婆的高很多。

    不做打工人 2021-12-04 阅读 260